更多
更多
周龙1,郭智华1,黄帅可1,叶郭江1,庹子(已录用)
李佩华1 蔡杭里2(已录用)
邵明辉(已录用)
陈本稳1 赵元红2 尚百雨3(已录用)
李 卉,卜宁宁,钱云龙,李鹏程,张树凡(已录用)
方基勇(已录用)
夏菊芳(已录用)
席唯恒 张焜烁(已录用)
投稿需知更多
(1) 请直接在本站在线投稿,编辑会及时审理(请您投稿时准确填写您的联系方式,以便稿件录用和杂志出刊后及时与您联系) 。 (2) 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3) 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所有来稿必须通过检测,文字复制比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
  • 输入文章编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分类 > 社会科学论文 >

社会科学论文

“善治”是个什么概念——与俞可平先生商榷

【作者】 周安平; 

【Author】 Zhou Anping;Law School of Nanjing University;

【机构】 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 在汉语中,善治可在两种意义上理解,一是善于治理,二是良好的治理。无论是善于治理,还是良好的治理,对治理的主体和善的内容都没有限定。因此,治理之所以可被称为"善治",并不在于其治理主体是否加入了非政府因素而变得多元,而在于其治理的过程和状态是否具有"善"的内容。而从"善"的内容理解,善治之"善"只是"抽象的善",因评价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其证成必须依赖于"具体的善"。但是,俞可平先生基于良好的政治诉愿,对善治只作现代政治理念的理解,并认为善治优于法治。国人本已脆弱的法治观念非但不能借"善治"而改观,相反还可能因此而进一步被削弱。因此,在笔者看来,"善治"这一目前炙手可热的学术名词在国家治理意义上可能只是学术的负资产,并不产生知识增量的作用。 

在线投稿

编辑验证

编辑公告:不在公告内的编辑联系您均为冒牌编辑


陈编辑  姜编辑  徐编辑  杨编辑



投稿邮箱:

zzstg2020@163.com









医药卫生|工业技术|教育教学|科学技术|财经贸易|建筑工程|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其他综合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杂志社